无人货柜似乎死灰复燃了。
近来,葱翠发觉新村楼下又开了一家无人货柜,卖的是生鲜蔬果。
说起无人货柜,你们都不陌生,轻轨站、写字楼,这些以前装满了矿泉水、零食、饮料的无人售货机,现在大都落满了污垢,长时间无人更换新商品。
但看现在的阵势,装上生鲜蔬果的无人货柜,其实要卷土重来?
广州日报消息,2020年,主打生鲜便利柜的“在楼下”新增了200个点位。
受疫情影响,“在楼下”不仅提供生鲜蔬果,还降低了订奶业务。经过精细化营运,全部点位都保持了正向现金流,且赢利实现了217%的增速。
天眼查显示,“在楼下”是一家创立于2017年的上海公司,主打华南市场,目前早已拿下了创新工场、IDG资本等名星投资机构的千万欧元融资。
广州那边,在2020年5月举行的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正式发布。
方案规划了北京版的“新基建35条”,其中一条的内容是这样的:到2022年末,北京将新增1.5万台以上的智能配送终端。
方案还明晰提出,促进智能售货机、无人走私机、智慧微超市、智能回收站等各种零售终端,推动覆盖诊所、学校、办公楼、大型社区等区域。
不难看出闲鱼自助下单,无论是从商业利益还是社会服务的角度看,无人货柜似乎都大有可为。
但是身处其中的创业者,究竟能不能赚到钱?在电商头条的粉丝群里,葱翠找到一位同学聊了聊。
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全省各地新村旁边都增设了柜子。一时间,快件、外卖、生鲜蔬果、日用具塞满了货架。
王晨从中看见了机会。
他督查了自家所在的社区,人口将近4000人,2公里之外有一间小型商场,村民隔三差五会前去采购。
按1/4的市民每晚有采购需求估算,新村里的生鲜货柜,日流水预计能达到5000元。
王晨仔细考察了新村的地理优势:旁边就是一家幼儿园。假如把无人货柜置于幼儿园旁边,这么父母每晚早晚接送小孩,顺道就可以把菜买了。
说干就干,订购货柜、进场安装、招聘培训,一系列操作出来,今年9月,王晨的无人货柜即将开张。
为了拉拢客户,同时加速库存变迁,王晨在货柜上打出了让利广告:晚上7点,全部水果打9折;8点打8折,9点打7折。
最开始的两三个月,日流水超出了王晨的想像。五个货柜,每柜4层,一共可以承载60个SKU,不仅香蕉、蔬菜、肉类,货柜也卖果汁饼干。
消费者扫码开门,掏出商品以后,货柜手动按照重量变化估算价钱,之后从陌陌或支付宝手动付钱。
王晨算了一笔账:5个带24小时冷气保鲜、智能监控摄像头的货柜,成本大约3万块;每月向物管交场地房租1000块;两个负责采购、理货的职工,月开支1万多;再加上货物的货运和耗损,每位月的固定成本支出大约2万。
因为规模不大,王晨通常是从附近的农贸市场进货,毛利在20%左右。
最开始的两三个月,货柜日流水将近8000元,月毛利达4亿元,摒弃人力和房租等支出,王晨一个月能赚2万块闲鱼自助下单,很快就把货柜成本收回来了。
然而去年新年过后,大约是市民的新鲜劲儿过去了,王晨的日流水开始直线下滑。
最惨的时侯,5个货柜每晚的流水总共只有2000元,一个月出来,连人力成本都覆盖不了。
心灰意冷的王晨,现在早已把货柜优价挂上了淘宝。“再也不干了。”
回顾这段短暂的创业经历,王晨说,无人货柜的风口,来得快去得更快。
当消费者的新鲜劲过去以后,无人货柜还是要靠生意本身去挣钱。而社区买菜的生意,相比起新村旁边经营了五十年的夫妇店,无人货柜虽然并没有太大的成本优势。
王晨坦言,“说究竟,我们只改变了后端的卖菜形式,根本无法去深入供应链。”
无人货柜提供了24小时自助卖菜的可能,但在无形当中,它也降低了智能柜的硬件、运营维护成本。
更毕竟,在新村4000市民当中,究竟有多少人真的会晚上下楼买菜呢?网上下单,直接送上门的社区团购不香吗?时间更自由,选择更多样,价钱说不定还更让利。
近来的消息是,叮咚卖菜拿下了7亿融资;拼多多在大力推进农产品上行,帮助农户直接通过电商把菜卖进城。
3月29日,阿里被爆秘密组建MMC事业群,由阿里18罗汉之一戴珊亲自掌舵。所谓的MMC,其内部人士表示,虽然就是“买卖菜”的拼音首写字母简称。
很似乎,这又是一个专注于买菜的社区团购业务事业群。
在资金雄厚、实力强大、资源整合能力非凡的大鳄面前,单打独斗的王晨们,赢面确实不大。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三六年时间内,买菜这门生意的方式都会发生无数种变化,无人生鲜货柜,恐怕只会是其中的一朵小小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