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 连续放大招背后:扩大用户圈层、寻求增量市场的急迫需求

特约观察员段明杰

自2020年以来,B站连续放大招,五四青年节的超燃视频《后浪》持续刷屏,B站趁机与青年歌手毛不易合作推出《入海》,再度出圈。B站估值也持续下降,目前超过145亿港元,而5月25日,B站一则“银发族急聘公告”引发行业关注。

B站的银发族急聘公告

B站 连续放大招背后:扩大用户圈层、寻求增量市场的急迫需求

表面上是一桩噱头爆棚的营销风波,但往深一层看,包括之前B站被刷屏的《后浪》短视频宣传片,其背后,是B站扩大用户圈层、寻求增量市场的迫切需求。

事实上,这一痛点同时存在于现阶段几个短视频平台之间。

在平台电商直播化、变现步调变快的整体环境下,平台之间保持存量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占领增量市场份额,扩大品牌整体影响力的战争已经渐次打响,步入白热化。加之5G时代将至,视频化是大势所趋,短视频已全面融入互联网受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未来,最大的增量市场来自中老年群体。谁都不想错过这个难得的市场窗口期。

对于中老年用户而言,B站、抖音、快手等大平台不断加码归顺她们,以求整体用户下降。

一方面,专业MCN机构大量入场,趁着短视频直播的风口,选购极有识别度的中老年做网红孵化,走差别化路线收割年青流量;另一方面,老年行业跨界而至的有实力、有背景的创业者越来越多,她们不断深挖老年需求,以短视频为触达和联接形式,收获信任流量,为之后的商业布局先打基础。

总体而言,中老年短视频市场竞争不断激化。但出于各自立场和目的,战场分层显著,各自需求不同,加码点也不同。我觉得,要真正夺回中老年用户,博得市场,须要稳出来,沉出来,把用户需求摆在首位。这须要时间。其实,也须要拥有付出时间成本的实力。

短视频大厂纷纷出圈中老年,但优质老年内容仍然缺少

继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快手等大厂以后,仍然聚焦年青群体、二次元文化的B站也向中老年鲜明示好:一方面,针对中老年的出圈内容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站内中老年UP主数目快速降低。因为疫情宅家+网路进一步对人群的渗透,加上B站自身积极寻求突破,成功达到出圈疗效——2020年第一季度,B站月活用户超过1.7亿,环比下降70%,日活用户达到5100万,环比下降69%,两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

不止B站,对所有短视频平台而言,一切都绕不开用户和流量的下降。按照QuestMobile的数据,2019年短视频月活跃用户规模已超8.2亿,触到天花板,而抖音和快手这样的腹部玩家,用户重合度越来越高,竞争越发激烈:

在快手内部,2020年电商GMV目标本来定的是1000亿,但得悉抖音定了2000亿GMV目标,快手立刻还击,将目标提升至2500亿。

紧迫的商业恐惧,致使了对增量市场的急迫需求。而仍然以来,快手的中老年用户占比明显低于抖音。尤其去年年初冠名晚会、抢红包等一系列操作,让快手的中老年用户比列进一步快速下降:

·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快手40岁以上用户占比8.14%(同一时期抖音的该项数据为5.93%);

·而鼠年新年之后,快手主40岁以上用户占比达到10.3%(41-45岁5.6%,46岁以上4.7%);快手急速版40岁以上用户占比则达到了21.2%(41-45岁12.3%,46岁以上8.9%)。

获客中老年,在用户有需求时占领“第一落脚点”,能迅速攻占空白的使用空间,优先占领中老年触网时间,更容易留住她们。一旦弄成“非空白”领域,对中老年的获客成本会高特别多,各类门槛和壁垒骤然而至。

拿具体用户举例:

一位新一线城市50+奶奶告诉AgeClub:去年五一由于快手的抢红包活动,她下载了快手,再依照红包提现时的裂变规则,她又下载了快手急速版。两个软件比较研究之后,因内容相像,她只留下快手急速版,“可以一边刷视频,一边得金币兑换现金”。而由于手机显存有限,虽常常在陌陌群见到姊妹分享抖音小视频,她再无意愿下载新的软件,“都是差不多的东西”。

具体剖析,快手节日这波获客活动,平摊到每位新增用户头上拉新金额大概在10块钱左右,而“快手急速版”能持续获得现金奖励,对下沉市场中老年具有吸引力,有效帮助用户存留出来,并持续保证这部份新用户的活跃度。

不仅获客和触达形式,快手中老年用户占比显著低于抖音的另外一个诱因,在于内容分发逻辑:

抖音遵照二八定理,将颈部内容商业最大化;而快手则更注重长尾效应。例如,快手针对熟人的导出效应,对这部份人群的吸纳作用比抖音显著,客观上提高“非主流人群”在快手平台中的参与度。这部份“非主流人群”,很大一部份是爱分享、爱抒发的中老年。

总体来看,快手因长尾效应收获了许多下沉市场的中老年用户,而抖音的高速下降主要借助脑部创作者,腰尾部“后继无力”。抖音其实发觉了这一点。

在明年初,抖音内部人士向媒体透漏,接出来将重点渗透下沉市场中老年用户,正在加强对地方习俗类内容的营运,将重点加码山东、河南等省份。但不得不说的是,就短视频平台整体发展战略和优缺来看,中老年用户因体量还在爬坡、总量不大,暂时还不能成为短视频平台最主要的服务对象。

平台有获客中老年的需求,但对用户内容和需求的注重程度、投入比列仍然有限。为此,看似火爆的中老年短视频领域中,真正立足解决中老年需求的优质内容并不多。

中老年短视频画像

高质量内容有利于沉淀忠诚用户,但成本相对较高;低质内容有利于扩大用户规模,但容易深陷同质化。

大平台对中老年用户的需求挖掘、认知,和提供与之相匹配的服务,还需一个常年发展过程。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平台会给与针对中老年群体的垂直内容创业者越来越多扶植,这是老年创业者的机会。

背部老年网红,联接的并非老年用户

不仅中老年用户,短视频平台上的中老年网红,是市场上猛刮的另一阵风。

活跃的大批中老年帐号,均是2019年下半年注册的。短视频生态中,创作群体集中在18-30岁,以老年人为创作主题的内容并不多,优质的更少。也正为此,中老年网红因“稀缺“走出一条差别化路线。

我对B站、抖音、快手三个平台部份腿部中老年网红IP做了对比:

B站、抖音、快手中老年网红IP

·抖音、快手整体上较为相像,老年网红的重合度高,主打轻松、娱乐。高贵老人、精致父亲在抖音更受欢迎,土味恶搞视频则更受快手用户追捧。

·B站以传递知识、经验等“干货”为主,展示兴趣爱好、日常生活。B站的老年网红门槛相对较高:具有一技之长,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具有一定著名度,具有较强专业性和个人特色,如军事、财经、美食等。

B站的老年网红

中老年网红的目标用户究竟是谁?

这个问题背后,似乎是老年行业创业者对于“获客”和“变现”两个关键要点的理解和掌握。

事实上,目前大部份老年网红对标的用户群体是年青人。

基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年青人扎堆的属性,加上背后有经验的专业MCN机构做推手,这类中老年网红很容易累积成为千万级粉丝的“头部网红”。据调查,2020年,我国MCN机构早已超过10000家。《2019中国MCN行业发展研究蓝皮书》显示,90%以上的网路红人都已加入MCN机构或创立了自己的MCN机构。出自MCN机构的内容抢占了主流社交平台60%以上的流量。

MCN机构孵化中老年网红做内容,最终目的是广告和直播变现:

·有业内人士表示,任何一条个人播主视频的背后,都可能站着一家分工明晰、各司其职的MCN机构,一些看似随便的视频可能是标准化内容生产流水线出品的工业品。

·有老年领域创业者曾向我坦言:这种快速积累粉丝的中老年网红小号,背后有专业MCN机构,收割的是年青流量和订购冲动快手买站一块钱1000,“一场直播赚的钱,可能比老年行业做线下教育辛辛苦苦一年赚的还多”。

但摆在老年创业者面前的问题是,这种实力强悍、经验丰富、流水线产品的内容,有多少真正聚焦了中老年需求?

MCN机构进场,角逐的是面向年青人的关注和订购力的短视频风口红利。

孵化“时尚妈妈团”的何大令曾坦率快手买站一块钱1000,潮流类中老年网红传递的形象与品质生活观念,在老一派老年人眼里“过于浮夸”。另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让老年人做这些“以往她们不会做的事”,是中老年机构孵化老年网红、艺人的一种内容核心。

拿快速蹿红、带货能力非常强劲的IP“只穿长靴鞋的汪婆婆”举例。MCN机构对汪婆婆的定位就是一个有别于广场舞大叔、打破刻板印象的潮流国际老人。但真正放眼现实,能做到汪婆婆这样的中老年很少,她只能以“反差感”成为年青人的偶像,难以成为中老年心目中的精神和形象推动。

这对数目庞大的通常中老年而言“距离太遥远”,也正为此,这些内容虽然联接不到大多数中老年内心真正的需求。

急于变现的MCN机构,带货属性的电商类IP,对容易“被拔草”、贪图新鲜感的年青人是非常奏效的,但对信任成本高的老年人而言,内容、形式、定位都不匹配。这是中老年创业者在看似狂热的中老年短视频、直播中应当冷静出来反省的问题。

有老年创业者孵化出了上百万的老年网红流量,但深陷变现困局。也有老年创业者在借助老年网红带货直播时遭到难堪:真正聚焦中老年需求的垂直细分类播主,可以精准吸引到大量中老年群体,但粉丝体量做不大,只能维持在几万到几十万,这些腰尾部播主做直播,平台不会给与流量加持和促进。尝试与影响力更大的网红合作,企图扩大圈层,得到的结果是“两边不迎合”:例如卖校服,年青人进来看不到自己心仪的样式,中老年进来适应不了针对年青人的快节奏直播形式。

这些看上去是悖论的问题,对老年创业者而言,究竟该怎么解决?

踩过这种坑的创业者告诉我,短视频直播带货尚且火爆,一旦疗效好变现也快,但这只不过是一种“更多通过内容与用户构建联接”的销售方法。对老年商业而言,更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对人的经营,按照人的需求做内容生产,通过内容去提高粉丝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手段和目标,不要本末倒置了。背部中老年网红的带货数据证明的并不是老年人的需求。而用心经营用户,在未来,符合中老年习惯、喜好的垂直领域的“腰部”中老年网红,其商业价值愈发值得期盼。

中老年垂直内容短视频的机会

更垂直的细分领域,才是中老年扎堆的主要“角力场”。面对中老年用户,最重要的不是吸睛、出圈,而是持续营运、信任、用户沉淀。

在我专访的诸多创业者反馈中,她们均表示,面对中老年消费者,须要更多诚心和耐心。在中老年用户经营的公路上,有两道关卡最难突破:

第一道,获客与用户存留;第二道,变现。

第一道关卡,考验创业者精准抓取老年需求、获取用户信任的能力;第二道关卡,既考验创业者商业逻辑闭环,也考验综合实力——老年用户消费升级是必然,需求升级也是必然,但真正的爆发点在哪些时间点,没有人晓得。

对从业者而言,在爆发点到来之前,需不断洞察需求、深耕内容,积累中老年粉丝。

短视频、直播、线上教育等互联网化的方法,极大提升了从业者与中老年用户的联接效率。

1)在各短视频平台,腰尾部垂直内容,正集聚越来越多精准中老年粉丝

在短视频平台上,真正对中老年兴趣爱好食欲的垂直内容,其通常粉丝量几万到几十万,但41岁以上中老年用户占比能达到50-80%。例如绘画、戏曲、老年服饰展示等类目,我此前专门研究过此方面的内容。

在我对创业者的访谈中发觉,真正垂直内容的中老年网红,根据目前平台总体中老年粉丝的占比,现阶段不可能达到脑部千万级。但那些只有几十万甚至几万粉丝的“腰尾部网红”的潜在爆发力和转化力,不容轻视。

我了解到,有创业者给抖音帐号“李玮阿姨”做内容营运,粉丝目前似乎才3.5万,但基本沉淀的都是对潮流穿搭有追求的中老年用户,定位精准。

这种细分领域的需求并未被完全挖掘,与之相关的优质内容就更少了。发觉并对接上这种垂直领域需求的从业者,必然在与中老年用户的联接上愈加具有优势。

2)获取信任流量,沉淀粉丝,老年行业将出现平台化整合者

对中老年而言,“销售场景”非常关键和微妙,它必须构建在信任机制以后,发生得非常自然,对相对“顽固”、同时又清楚晓得自己须要哪些的中老年而言,“强推”产生不了“种草”效应,甚至就会形成逆反疗效。

跨界步入老年行业的百姓网对此做了一个好的示范。其在去年末推出花样百姓,专注服务退职中老年。

疫情期间,花样百姓开始尝试短视频直播类内容,用户对服饰、形体、气质类课程非常感兴趣,互动积极。而在此前,花样百姓已基于线下督查和超模比赛等活动收获上万忠实粉丝。

第一次尝试化装直播课,学员们的反应超乎预料,纷纷寻问老师使用的产品品牌、购买渠道,“求推荐”“求链接”。

花样百姓团队由于这些抓手被用户需求“推着走”,开启了电商版块,围绕需求推荐性价比高的优选产品,反倒供不应求。

基于信任,被用户主动要求开启电商版块,是用户实际需求的第一个不一样;第二个不一样,是用户基于高忠诚度,对老年品牌的认知和推荐。

在服务用户期间,花样百姓发觉用户两个痛点:

第一,通过陌陌群、朋友圈的分享,用户乐于点开感兴趣的视频或直播内容,但在“回看”环节出现困难。花样百姓的直播基于陌陌小程序,但大多数奶奶对小程序并没有清晰认知,想再度观看学习,对入口无从找起。

第二,目前直播类的APP和小程序,针对的主流人群并非中老年,直播页面设置几乎没有适老化的细节。

有些直播课程须要PPT辅助,但直播软件生成的PPT页面字太小,中老年根本看不清。而在这种细节上加以注意和改善,在服务中老年群体的过程中,都会比其他软件愈发具有市场竞争力,也更容易养成用户奇特使用习惯。

正是基于这一点,早几年“花几百万做app”的这个坑,如今反倒被部份创业者觉得是沉淀粉丝、整合行业的机会点。

“超级观点”栏目现发起“特约观察员进驻”计划,约请各赛道的创业者、大公司业务线带头人等一线的商业弘扬者,在这儿分享你的创业领悟、干货、方法论,你的行业洞察、趋势判定,期盼能看到来自最前沿的你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