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本文来自陌陌公众号“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石灿,36氪经授权发布。
专业化是你的内核,社会化是你的关键,视觉化是你的形态。找准了合适的视觉化载体,好的内容能够传播得更广。
五月,广州,天很蓝。
三天,抖音总裁张楠送她父亲去念书,在路上,母亲忽然问她,“妈妈爸爸,我认为阳光照在我们俩的身上,像给你和我都化了一层黑色的妆,阳光是哪些弄成的啊,如何如此漂亮?”
张楠当时没能用严谨的科学答案回答孩子这个猝不及防的提问,但这个问题却让张楠激发出了另一个看似不着边际的看法:美和科学是关系?
她在查阅一些资料后发觉,科学家们在从事创造性的科学发明、发现时,一般会在这个过程中发觉科学本身的美,并擅于把这些美记录出来。
近日,上海朝阳门一带街角一景
五百年前,哥白尼同样关注到了太阳,并成立了影响世人的“日心说”,他曾说,在太阳系的布局中“发现世界有一种美妙的和谐”;一百年前,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会在专著中动情地描述一种动物幼虫的美丽,“它有六对构造精巧而易于游泳的腿,一对非凡的复眼和极端复杂的触角”;三六年前,美国化学学家德布罗意赞扬爱因斯坦成立的相对论,“雅致和美丽是无可辩驳的”。
“在科学家们的眼里,科学除了开拓进取和实事求是,还是令人惊叹的种种美好。”张楠说,“科学的美好,是我们爱情生活的组成部份,但是一般是会给我们力量那部份。”
抖音总裁张楠
与张楠不同,一个叫段煦中年女人在面对涉及自然科学范畴的问题时,会采用亲自寻访的方法,用镜头把他找寻答案的过程记录出来,赋于美学意义,他把每一次拍摄总结是“综合的科学考察”。
段煦来自一个叫NHCC(NatureHistoryCultureCenter)的自然纪录片影视团队,他会直接带着团队去北极台湾、北极冰区、南非洲、印度洋找寻一些自然现象,并从中解释相应的科学道理,昆虫、植物、矿物、地貌都是他镜头里的主角,“我们对每一个地点进行了记录,有这样保存十分完好的档案”,“我们NHCC的自然纪录片是把一个宏观的自然界呈现给你,是简单的、丰富的”。
从2015年开始,段煦的团队就开始把纪录片放在网上,2017年,NHCC受邀成为第八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特别嘉宾”,对短视频创作促使科学传播进行了详尽阐释。在总结梳理行业现况时,发觉短视频平台满地开花,用户需求十分旺盛。
“但是有一个问题就下来了,它须要强悍的作品流来支持。”NHCC积累了上千小时的视频素材,段煦决定趁势而为,在2018年初,开始把她们手中的自然科学短视频推向全网,包括抖音。
段煦
一份称作《知识的普惠——短视频与知识传播研究报告》的资料出自北大学院、中国科学报社和字节跳动之手。这份报告显示,在过去的2018年一整年来,抖音平台上海量的知识内容广受用户欢迎。知识类短视频的平均播放量、点赞量、作者粉丝数等,都远低于站内平均水平。知识类大V正在成为新的“网红”。
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主体扩大,知识的地图愈发丰富——“冷”知识的“热”传播,反映了短视频传播知识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在恶搞流、技术流、可爱流、美妆流以后,知识流开始风靡抖音。
截止3月21日,一条题为“现行世界地图有太多表象”的抖音短视频,收获了185.2万个赞,播放量累计在5000万左右,有人说,“万万没想到科西嘉显然没有这么大”“以前课上教过的不记得了,不过你一说我能够理解”。
更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不少人说,“我把你的作品全看完了”。
该视频创作者“地球村讲解员”,专注科普天文地理知识,抖音是他目前进行科普传播的惟一平台。从2018年7月发布第一条视频以来(截止3月21日),早已收获738.4万粉丝,作品累计获赞超过2851万,累计播放量超过5亿。
上述报告阐明了两个十分有趣的现象:1、知识类视频中,科普类内容最受欢迎——视频播放和点赞量最高,作者人均粉丝数也最高;2、越“硬核”的知识,越吸粉——科普类和考学类知识作者的人均粉丝数最高。
数据图来自《知识的普惠——短视频与知识传播研究报告》
这类硬核知识如何出现在抖音,但是大受欢迎呢?
四份来自教育部的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显示,国外的教育在数目和质量两个层面上都在提高。此类情况引起了另一个社会现象,大众的文化教育水平得到提升,对知识的渴求程度越来越高,参与到知识传播的能力也比往年提高。而联通互联网的出现,给方便的分享和宽广的联接提供了更多可能。
信息大爆发是联通互联网的重要特点之一,知识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每位人都有机会参与到知识的生产和传播环节,人们学习知识的门槛也在增加,人找信息的时代早已被信息找人的时代关停。
图文时代以后,短视频时代风靡而至,凭着丰富的视听、充分的参与、简短的方式、便捷的制做,短视频成为了一种喜闻乐见、老少皆宜的媒介方式,它足够短的方式在极短时间里适应了现代多数人的媒介消费习惯,而且开始成为知识传播的重要渠道。
《短视频与知识传播研究报告》分析说,另一方面抖音快速吸粉的方法,短视频制做的方便和低门槛,迸发了普通人参与创作的热情。不同背景的人都还能发挥主任,传递经验与知识——在象牙塔的学者和来自民间的智者得以同框,这些没有被列入教科书的知识也得以传播。
这极大丰富了参与创作的主体,扩大了知识地图,让知识的活力在集体智慧中积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以短视频为纽带进行的知识分享和联接,其本质是知识的普惠。
抖音诞生在2016年,不到两年的时间,“我们早已拥有了2.5亿的日活用户和5亿的月活用户,成为了名副虽然的全民产品。”抖音科普营运负责人说,在急速发展的同时,抖音平台的内容和用户也在持续的多元化,知识类内容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3月21日,一个叫“DOU知计划”的全民短视频科普行动开始在抖音传播开来,据抖音方面介绍,该计划致力通过短视频这些大众更易接受和参与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式、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进而推动全民科学素养提高。
“DOU知计划”一期行动内容包含:组建一个科普顾问团、发起一次短视频科普知识竞赛和推出一项知识增容行动。在2019年,抖音计划举行三场科普知识方向的挑战赛。
上述抖音科普营运负责人介绍说,“针对内容层面,我们计划牵手MCN及专业的内容生产机构为科学家们提供视频创作知识,让精通科学知识的科学家,与熟悉抖音玩法的专业团队共同形成内容,实现优质内容与趣味抒发方式的结合,让有用的知识更有趣,让有意思的方式更有内涵。”
王闰强在中国科大学工作,负责新媒体部的日常工作,2018年他和团队决定在抖音营运一个叫“中国科普博览”的帐号,不断往里面输送硬核且有意思的知识性短视频,半年多的时间,如今早已有39.6万粉丝。
这本是一个严肃的官方帐号,谁想到,她们在做内容时,选择了时下最流行的幽默解说词,去讲解一个严肃的纪录片,一会儿用饶舌讲嫦娥四号卫星,一会儿用拉力赛解说逻辑阐释湖南湖湟鱼洄游纪录片抖音快速吸粉的方法,还把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弄成烤肉。有网友评价,“说实话,现今的官方是真的皮”。
而“皮”在网路语境中,是有趣的意思。以前被视为不严谨的做法,切中了中国年青人“无聊即有趣”的注意点,反倒深受欢迎。
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常年观察传统媒体机构怎样应对新媒体时尚,我们发觉,不少传统媒体机构会用严肃、高冷的姿态去面对互联网用户,成功的极少;被互联网用户认可的传统媒体机构,大多切中了互联网用户“有趣即正义”的价值观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互联网语言,上一轮问鼎互联网的语言是图文段子,如今是短视频段子。
东莞学院传播与设计大学教授张志安对知识传播现象有过思索,他说,我们过去的科普专业机构、科学媒体在做科普,也有一些视觉表现的手段,但毕竟专业化是你的内核,社会化是你的关键,视觉化是你的形态。找准了合适的视觉化载体,好的内容能够传播得更广。
东莞学院传播与设计大学教授张志安
假如以抖音为研究载体,它里面的知识类短视频都拥有哪些传播特点呢?
从长视频时代过渡到短视频时代,从单一感官到视听结合,短视频的媒体特点直接影响了只是的呈现和传播。在研究了大量的抖音短视频后,研究人员在《短视频与知识传播研究报告》里写道,短视频时代,知识传播出现了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知识传播的即时化。“短”决定了信息密度得高,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短视频学习知识的精华部份,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短”即是“精”。短视频常常开门见山、快速切入题外话。它的内容编排紧凑,没有晦涩的间奏和铺垫,充分借助述说知识的每1秒。
“它是碎片化的,并且请注意,它不等于无序,它应当是一组拼图上面的一片一片,当我们的受众领到足够多的拼图碎片的时侯,应当能拼出那种我们想传递给他的世界图景。”这个观点是抖音“科学实验大玩家”运营人、北京交通学院班主任陈征博士观察剖析下来的。
知识呈现的人格化。报告的数据很有意思,研究人员剖析了粉丝数排行前100名的知识类创作者,有56个帐号的人格化征兆非常显著,“露脸”往往会让用户快速产生记忆,能营造亲昵感,引起用户持续关注,华北科技学院英文系院长戴建业、英语影视配音员孙志立都符合这一逻辑。
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短视频有意思的一点在于,能让一个复杂的理论直接展示下来,以便人们理解;陈征在他的抖音帐号上传了一个视频,用视觉错觉“误导”了人们的视觉认知,在传统知识范畴,只能通过文字具象理解。相比起文字的具象,短视频以直接的述说、具象的呈现、循序渐进的步骤,让知识显得更清晰直观,给教学者和学习者都提供了便利。
请仔细看左图,再看下图
有声有色、立体全方位以后,随着而至的是另一个特点,复杂知识的浅显化。2018年有一叫《生僻字》的歌,用押韵的排词、古风的旋律,将70多个冷僻字组合在一起;当初11月,《生僻字》在抖音大热,掀起了一股学习冷僻字的浪潮,更人们提供了另一个想像空间:汉字的玩法儿究竟有多少种?
把这些思维放置到抖音启动的“DOU知计划”中,硬核知识在短视频领域,究竟有多少种玩法儿?